除了T臺上氣場十足的服裝設(shè)計,法國人獨有的浪漫橋段和貴族氣質(zhì)還遠不止這些。一家人圍坐在綠樹成蔭的庭院里享受最親密無間的美食,這種近乎于最平淡的生活方式也是了解一種文化的途徑。餐桌文化,不僅是法國人日常的禮儀,更是很多事件發(fā)生的場景,爭吵、安慰、交流以及勸勉,不禁讓人感慨,這才是生活,它就在身邊。
法國大餐,一直都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,除了豐富的菜單,餐桌文化也相得益彰。餐桌上精致的餐具,各司其職擺放在屬于自己的位置上,想必{dy}次看到這么多刀叉杯碟的你也會亂了陣腳,想要一本“使用說明”,還需細細品味。
從餐盤中獲取食物,放入口中,原本只需要一個簡單“拿起-放入”動作,卻需要用刀叉文化體現(xiàn)修養(yǎng)與素質(zhì)。如此優(yōu)雅的吃飯,應(yīng)該也算是了解法國文化的敲門磚了。在法國,每到圣誕節(jié)或者新年之類的重要節(jié)日,人們都會選擇在家里設(shè)宴或者走進高級的酒店進餐,遵循較為隆重的禮節(jié)。對于就餐環(huán)境也格外注重,因為這會直接形象他們的胃口。從菜肴、裝飾,再到服務(wù)都是美食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,缺一不可。
進入餐廳,男士在入座之前,會先為女士把座椅拉開,只有當(dāng)所有的女士都有座位后,男士們才可以入座。法國人就餐也講究順序,先有頭菜開胃濃湯或是蔬菜沙拉,之后是主菜,{zh1}才是甜點或咖啡。用餐過程中,也會使用各種不同形狀或大小的刀叉餐盤。
【刀叉勺】
一般在用餐之前,侍者就會根據(jù)你所點的菜品,將所需的刀叉全部放置完畢。叉子放在盤子的左邊,尖部朝上。刀放在盤子右邊,刀刃朝著盤子方向擺放。刀、叉、勺又各分成三種:前菜刀、前菜叉、前菜勺;主菜刀、主菜叉、主菜勺;甜點刀、甜點叉、甜點勺;還會有黃油抹刀,可以涂抹黃油在面包上食用。用的時候要注意:左手拿叉,右手拿刀,依次從外用到里面。
【餐盤】
盤子要放在離餐桌邊緣一到兩厘米的地方。深盤,用于喝湯;平盤,用于主菜(肉,魚等);面包盤,一般會在主餐盤左前方,用來放面包;裝飾盤,是自始至終從{dy}道菜到{zh1}一道菜,{wy}不會被收走的盤子。其他所有的菜盤都是在上菜時放置在裝飾盤上,在吃奶酪之前它會被撤掉。
【酒杯】
杯子放在盤子右前方,從左到右從大到小遞減。一般在餐桌上會放有至少兩個高腳杯,一個盛水,另外一個盛酒。還有細長的酒杯是用來喝香檳或起泡酒的。在換酒喝的時候,也需要同樣換杯子。
【特殊餐具】
長叉用于食用前菜蝸牛,搭配面包十分美味。法國人還喜歡吃魚子醬,魚子醬勺一般會用母貝、牛角等特別的xx材料制作。
除了餐具的擺放,浪漫的法國人還將生活享受到{jz},連餐巾的擺放和使用也體現(xiàn)著貴族情節(jié)。歲餐具一起擺放整齊的餐巾,其目的是為了避免進食時弄臟衣服,此外,用餐間歇或完畢后還可以用它來擦手上、嘴上的油漬。
參加正式的宴請,女主人使用餐巾代表著宴會的開始和結(jié)束。當(dāng)女主人把餐巾鋪在腿上,是宴會開始的標志;女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,則是宴會結(jié)束的標志。當(dāng)宴會開始時,你要做的就是把餐巾打開,向內(nèi)折三分之一,平鋪在雙腿上。
帶著嘴角的油漬與旁人說話,顯然是件不太禮貌的事情。每當(dāng)吃下一口食物,準備和餐桌上的其他人說話時,一定先用餐巾的末端順著嘴唇輕按幾下,并將弄臟的部分向內(nèi)側(cè)卷起。
用餐結(jié)束后,你要做的是將腿上的餐巾拿起,隨意疊好,把它放在餐桌的左側(cè),然后起身離座。
Tips:
1. 注意坐姿,保持上身端正;
2. 千萬不要用餐巾擦臉、抹汗、擤鼻涕、擦眼鏡、擦桌子、擦餐具等;
3. 不要將餐巾塞入領(lǐng)口,除非你是自己一個人在家里用餐;
4. 如果你暫時離席,應(yīng)該將餐巾放在椅子上。如果你將餐巾隨手放在餐桌上,服務(wù)生就會認為你已經(jīng)用餐完畢,進而收走你的餐具;
5. 切勿用餐巾擦餐具,這是件十分失禮的做法,會認為你不信任餐具的干凈程度。如果不干凈,可以讓侍者更換餐具;